登录 | 注册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鸡大全 » 鸡病治疗 » 鸡病大全 » 正文

霉菌毒素中毒引发H9禽流感和细菌混感的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5-03-17 养鸡网
  2025年3月,检测云中心接到某某省某某市一例产蛋鸡发病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因饲喂霉变玉米致肌胃炎引发H9禽流感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混感的病例。
 
  1、临床症状
 
  120日龄25000只的产蛋鸡,产蛋率为30%左右。一个月前使用了一段眼观发霉的玉米后,鸡群开始拉稀,采食量下降,每天死亡10来只鸡,用治疗肌胃炎和肠毒的药物后,虽然粪便和采食量有所好转,但死亡率居高不下,平均每天死亡20只,从出现死亡到现在已有半个月时间。观察鸡群部分鸡只精神不振,发呆、闭眼,鸡冠发白萎缩,倒冠,拉黄绿稀粪和饲料便。免疫新支疫苗已有20天,免疫禽流感H5油苗已有10天,免疫新流油苗已有40天。
 
  2、病理剖检
 
  剖检4只病活鸡可见: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腺胃乳头肿大,基底出血;肌胃底部糜烂,肠道变薄,十二指肠有出血斑。卵泡液化、变形成菜花状,输卵管萎缩。其中一只鸡包心包肝严重。
 
 

 

 
  3、实验室诊断
 
  3.1 检测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
 
  随机采集36枚鸡蛋,采用血凝和血抑方法检测新城疫、禽流感H9、H5Re-6、H5Re-7抗体水平,。

 

 
  3.2 抗原检测
 
  无菌采取肝脏和输卵管等病变组织,将上述组织研磨进行分子生物学RT-PCR方法检测,分别检测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显示禽流感H9为阳性;新城疫为阴性。

 

 
  3.3 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无菌采取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在麦康凯培养基中发现粉红色的菌落,经鉴定为大肠杆菌。在SS培养基上发现无色透明中间为黑色的菌落,经鉴定为沙门氏菌。同时用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37℃培养12h。

 

 
  4、诊断结果分析及建议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此病例是由于鸡群采食了霉变玉米而引起肌胃炎和黏膜受损,致使鸡群体质下降、免疫疫苗后无法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最后了引发了禽流感H9、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防治:①淘汰病弱鸡,对鸡场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包括鸡场环境的定期消毒,鸡舍的带鸡喷雾消毒,饮水消毒等。②根据剖检停喂发霉玉米和使用治疗肌胃炎的药物后,腺、肌胃和肠道有所恢复,此时防治放在禽流感H9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上,使用抗病毒的中西药,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使用鱼肝油,Vc等,修复损伤的黏膜,增强鸡群体质。回访4天后鸡群死亡率下降,大群趋于稳定。
 
  建议:根据抗体检测结果H5-6的抗体和H5-7的抗体都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均匀度较差,保护能力偏低,虽然6月17日刚免疫过时间不长,但由于霉菌毒素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免疫失败,1个月后再次检测其抗体水平,根据抗体水平选择是否需要补免禽流感H5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