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手机版
17616582958
客服电话
微博
客服微信
应激是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Hans Selye 于1936年首先提出来的。
Moberg在1983年给予的解释是,指动物体在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不同的刺激时,机体内部为避免各种必要物质的产生和平衡失调所发生的非特异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分为内在应激和外在应激。
免疫应激是指在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畜禽机体不断受到外界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攻击,促使免疫系统不断被激活,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来抵御微生物的入侵,同时引发畜禽机体一系列行为和代谢上的改变。
行为上改变可能有,过敏、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体重增加速度下降、没有精神头、爱睡觉。
代谢上的改变可能有,营养代谢改变,本来供给营养配合的饲料,结果出来了营养不平衡的情况。
应激条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释放前炎性细胞因子。
前炎性细胞因子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产生皮质酮及糖皮质激素类。
糖皮质激素既可以抑制免疫细胞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也可以刺激诱导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这样就一方面防止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内过分活跃而产生危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平衡应激机体细胞因子的产生。
免疫应激的最终应答就是由前炎性细胞因子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关系决定的。
生长环境差,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可能会多,入侵动物机体的概率就会升高,动物造成免疫应激的可能性加大。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常有免疫应激的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利用率不高,疾病频发,无法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机体为了对抗免疫应激,会调用原来维持生长和骨骼肌蛋白沉积的营养物质,引起营养不平衡,结果就是饲料利用率、生长性能不佳。
应激反应使机体的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体内调节物质合成与分泌代谢的一些激素紊乱,导致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活动改变,直接降低畜禽的肉品质。